日军不爱进慰安所之谜,日本兵直言,另有更刺激方式,老兵晚年揭排队登记真相

邢台 更新于:2025-08-20 00:54
  • 巧克力棉花
    日军为何不爱进慰安所?一个日本兵说:有一种方式更刺激
    一个老兵晚年说,慰安所有登记、排队、时间限制,像邮局办事,而冲进别人家把女人拖出来,“像抓鸟的猫”,心跳更快

    河北邢台的李大姐,那年刚把新做的蓝布褂子叠进木箱。日军闯进院子时,她丈夫正蹲在灶台前烧火,铁锅上还蒸着给娃做的槐花糕。三个兵踹翻了灶台,丈夫抄起扁担冲上去,被一枪托砸在太阳穴上,软塌塌倒在柴火堆里。

    李大姐被拽着头发拖到炕边时,看见五岁的儿子扒着门框哭,小脸蹭得全是灰。那个说“像抓鸟的猫”的兵,腰间还别着从别家抢来的银镯子,冰凉的金属硌着她的胳膊。她拼命挣,指甲抠破了兵的手背,换来的是更狠的踹打——慰安所里的“规矩”,在这儿连纸都不如。

    后来邻居偷偷把李大姐扶回家,丈夫早没了气,槐花糕在地上糊成一团,儿子吓得只会发呆。那些兵走时还笑,说“比排队有意思”。可这“意思”背后,是多少人家的锅砸了、人没了,是女人眼里的光彻底灭了,连哭都哭不出声。

    别信什么“战争扭曲人性”的托词。慰安所再肮脏,好歹还有层“制度”的遮羞布;闯进民宅施暴,是连遮羞布都懒得挂,是把普通人的尊严当泥巴踩,把别人的家当成发泄兽性的游乐场。那个老兵说“心跳更快”,说白了,就是享受这种毫无顾忌的施暴,享受弱者在自己面前毫无反抗之力的快感。

    现在还有人试图把这说成“战时常态”,常态能容得下丈夫死在灶台边、孩子看着母亲被欺负?能容得下把别人的家变成屠宰场?这些细节刻在幸存者的骨头里,李大姐后来每次看见蓝布褂子就发抖,儿子到了十岁还不敢跟陌生人说话。这哪是“刺激”?是一辈子都洗不掉的血债。

   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?欢迎在评论区讨论。
    举报

你的回答

单击“发布您的答案”,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